事实上,10月1日“COVID-19降级为一般传染病”后,泰国全境已进入不设防状态。
一切防疫措施已停止; 各商店的营业时间已恢复。
不再需要口罩了——尽管泰国人和中国人仍然戴着口罩,但外国人和印度人已经彻底告别了口罩,没有人会打扰他们。
商场入口处用于测温的人员和设备都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 任何记得在门口留下空酒瓶的人都被视为特定的人。
所有与防疫相关的手机APP,比如泰国胜利、医生胜利、这个胜利、那个胜利,都已经下线了,账号都被删除了,暂停运营了……其实我们也没有用过。太多了,现在我们想用它们,却没有机会了。
总而言之,一切都过去了,什么也没有了。
泰国与新冠的“脱钩”就像一场漫长的分手。
五月意味着分手,七月意味着分手,十月意味着彻底删除对方的微信并拉黑对方。
从此以后,我就当这个人不存在了,连朋友圈的动态都懒得看一眼。
泰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已基本恢复正常。
入境管制已完全取消。 不需要核酸,不需要疫苗,不需要ATK,不需要隔离——什么都不需要。 即使您在下飞机的过程中生病、咳嗽、打喷嚏、发烧,您仍然可以降落在泰国。
从空姐到海关,没有人会多看你一眼。
哦,也许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会提醒你戴口罩。
商场里、街上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虽然,根据统计,2022年的海外游客人数应该只有疫情前的四分之一。
但从感受上来说,曼谷的外国人密度已经恢复到2019年全盛时期的一半以上。
中国人和俄罗斯人至少少了90%。 街上的亚洲游客大部分是新加坡人和马来西亚人。 外国人根本分不清自己是哪个国家的。 看来来自北欧的人比较多。 无论如何,你几乎听不到俄语。
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绝大多数的印度人。
在每个商场、每个游乐园、每个地铁里,你都可以看到很多印度(或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人。
一两个老人带领一群年轻人; 一两个胖子带领一群瘦子。
没有一个印度人愿意戴口罩。 而是穿着纱丽,穿上拖鞋,裹着头,悠闲地靠在汉堡王自助餐厅上,一脸高贵的样子聊天。
就好像他正在审视仆人家的后花园一样。
关于普通泰国人的生活……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疫情之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九皇爷诞期间,曼谷唐人街人头攒动,普吉岛道教“神起”游行,刀枪插脸,热闹非凡。
每个商场的每一层楼都挤满了人。
夜晚的路边,人们在网红餐厅排队等候餐桌,仿佛一顿饭在塑料椅子上喂蚊子一个半小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没有恐惧,没有节制,没有疲劳。
之前的萧条被正常的繁荣和短期的反弹所掩盖。
许多小商店没能生存下来,空荡荡的店面反映出那些幸存者的恢复光彩。
华人世界开始充斥着享乐主义的狂欢。
需要回国的人基本上已经这样做了——甚至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小规模地返回泰国。
高端消费场所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中国社会消费的复苏和千里迢迢而来撒钱的“华侨老板”。
大家不再假装懦弱,不再假装在朋友圈里感叹“人不怕死,疫情永无休止”。 相反,他们急于转发有关解除封锁、增加航班和开设新商店的信息。
看来这种没有速度限制的自由是一种需要炫耀的运气。
对于疫情的消息,泰国华人圈内的收视率跌至谷底。
没有人再关心泰国政府取消或颁布了什么。 无论如何,这与我们的生活无关。
远在中国老家,人人都有核酸检测,出现静态情况的地方,渐渐不再引起海外华人的关注——即便是那些想利用中国清理霹雳阳秋的人,似乎他们对此不感兴趣。 对此失去了兴趣。
与疫情相关的话题唯一还能产生一些流量的就是“中国什么时候放松措施”和“泰国和中国之间多开几个航班”。
绝大多数此类信息只是技术落后的头条新闻。
但即便如此,仍然足以让人期待,生活在泰国的中国人也忍不住点开来看一看。
然后我失望地关掉它并咒骂“点击诱饵”。
这是 2022 年 10 月的曼谷。
演出结束了,剧场灯火通明。
人群散去,脚步匆匆,每个人似乎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
只是我们拿着一张票根,上面印着错误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