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是泰国的古汉语名称。 1939年改名为泰国,1945年又改回暹罗,1949年再次改回泰国并延续至今。 短短十年间,泰国多次更名。 为什么?
泰国的主体民族是泰族,但泰族并不只分布在泰国境内。 他们在缅甸称为掸族,在老挝称为寮族,在印度称为阿萨姆族,在中国称为傣族。 泰国人民很早就在东南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蒙古元朝灭南宋后,乘势出兵东南亚。 当时,泰国人民的国家被称为“暹罗”。
明朝建立后,洪武在位十年就册封他为暹罗国王。 此后,暹罗一度强大,征服了印度支那的城市和领土。 但当欧洲殖民者跨海入侵时,暹罗被英法从东西方挤压。 英国征服印度和缅甸后,开始向暹罗渗透。 正是在这个时候,法国完成了对越南的控制,并从东部向暹罗提出了领土要求。 暹罗夹在两大强国之间,别无选择,只能生存。 由于相互猜疑,英法两国都不希望对方垄断这片缓冲区。 暹罗由此成为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
尽管如此,面对英法的蚕食,暹罗仍然做出了巨大的领土让步,比如放弃与英属马来亚接壤的马来省份,以换取英国取消其在暹罗的治外法权; 并割让湄公河。 东海岸的老挝和柬埔寨,以换取法国从暹罗领土撤军,等等。 暹罗这一时期的主要外交行动是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同时以放弃边远地区和附属领土为代价勉强维持自己的独立。
面临民族危亡,暹罗一方面极力周旋英法,另一方面也积极向世界靠拢,引进西方人才和先进设备。 与同时期的清朝相比,暹罗西化的步伐要大得多,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新型军队。 作为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加上全新的民族面貌,暹罗逐渐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泛泰主义”的潮流。
所谓“泛泰主义”指的是“大泰主义”,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包括所有泛泰语族群的国家,包括缅甸的掸邦、老挝的寮国人民、中国傣族聚居区。 显然这样的妄想在英法殖民体系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种情绪却越来越强烈。 此时,试图涉足东南亚的日本向暹罗伸出了橄榄枝。 一拍即合后,暹罗逐渐向日本靠拢,并于1939年更名为“泰国”,与日本签订《日泰同盟条约》,积极追随日本。 脚步声。 1942年,泰国向英国和美国宣战。
图片-曼谷
日本强盛时,泰国曾吞并缅甸掸邦和马来半岛北部泰语地区。 然而,当盟军发起反攻,日军逐渐出现衰落迹象时,泰国立即顺应潮流,宣布对英美宣战无效。 为了讨好盟友,他主动将国号改回“暹罗”。 言下之意是,与日本结盟的是泰国,与暹罗无关。
战后,英国主张报复暹罗,但美国出于重构东南亚格局的考虑,对暹罗保持宽容态度,暹罗吐出此前占领的地区后逃脱了制裁。
1945年后,暹罗一度停步,但不肯轻易放开“泰国”这个名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很快开始。 在苏联对东南亚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暹罗却抱住了美国的大腿。 1949年,暹罗再次更名为“泰国”,显露出其统一东南亚泰地区的野心。
如今,“泰国”早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固定名称,“暹罗”也成为历史名词。 当然,泰国吞并泰国其他地区是不现实的。
文字:颜老师,北京大学硕士、博士,主修外语、外国史,大学教师,欢迎转载。
One thought on “泰国为什么反复更改国名?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