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为何频爆乌龙?泰国因何对电诈问题格外激动?

韩国媒体近期,因一则未经核实的报道,陷入争议漩涡,此情况再次暴露了国际新闻报道中,信息失实的风险,这一事件不但引发外交风波,更折射出东南亚地区长期存在的安全焦虑,是怎样被媒体放大的。

乌龙事件始末

8月中旬,有韩国某电视台,援引了匿名消息,称泰国边境发生了大规模绑架事件,还暗示与缅甸诈骗集团有关系,该报道迅速登上了韩国社交媒体热搜,不过泰国警方次日公布了调查结果,证实所谓“绑架”实际上是当地移民局对非法务工人员的常规排查。

泰国旅游部门所呈现的数据表明,在那不实报道进行传播的期间,韩国前往泰国的旅行团退订率突然大幅增加了15%,韩国驻泰国使馆紧接着发表了声明,催促媒体严格遵守新闻准则,防止基于片面的信息去制造恐慌 。

历史积弊重现

泰国新闻_泰国旅游业安全形象维护_韩国媒体东南亚电诈报道失误

这并非韩国媒体头一回因抢先发布新闻而引发争议,2022年,MBC电视台错误报道济州岛出现埃博拉病例,致使旅游业单日遭受超20亿韩元的损失,同一时期,《朝鲜日报》对东南亚“杀猪盘”进行夸张报道,事后证实只涉及3起普通电信诈骗。

2023年韩国学界发布的媒体研究报告指出,该国出现突发新闻失误有比例达到76% ,其根源在于未履行三方核实原则,部分媒体习惯于用惊悚标题置换事实核查,这是因为运营机制过度追求点击率 。

东南亚安全困境

近年,缅甸妙瓦底地区确实已然成为电信诈骗的温床,按照联合国2023年的统计来看该区域大约聚集了5万名被迫从事诈骗的劳工,然而泰国境内发案率持续呈现走低态势,在2023年上半年仅仅记录了12起针对外国游客的诈骗案。

这种认知偏差致使东南亚国家承受着不成比例的安全质疑,马来西亚学者指出,媒体把个别案例渲染成普遍现象,这使得游客忽视了泰国谋杀案发生率其实低于多数欧美国家的事实 。

泰国经济反噬

依赖旅游业占GDP百分之二十的国家为泰国,其到2023年第二季度时境外游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百分之九,当中来自中国的游客恢复率仅仅达到疫情之前之时的百分之四十五,泰国央行所发布的报告直接把旅游业呈现出来的疲软状况归结为国际媒体给出的负面报道。

为了重新塑造形象,泰国的政府在今年投入了5.7亿泰铢,启动了“安全旅游计划”,在曼谷的机场增设了8种语言的防诈骗提示屏,并且在泰马边境部署了200个智能安检站。

泰国旅游业安全形象维护_泰国新闻_韩国媒体东南亚电诈报道失误

反诈实际行动

设在清迈府的用来达成与周边国家警方达72小时应急响应的跨国犯罪协调中心,2023年已成功解救428名受困人员的在包含了柬埔寨、缅甸的泰国建立的三国联合巡逻机制 。

下面这些措施,取得了实质层面的成效,在2023年的时候,泰国电信诈骗涉案金额,同比下降了37%,破获的跨国犯罪团伙数量,同比增加了22%。然而,这些进展,很少会出现在国际报道当中。

信息治理挑战

学界提议构建东南亚安全信息验证平台,针对媒体在报道之前要求其核验官方数据流,泰国正在促使与Booking.com等国际平台进行合作,于订房页面嵌入安全须知。

然而,其根本之解决途径在于突破信息茧房,当游客能够借助官方途径获取及时治安数据时,自然而然地就不会因为单篇报道而产生过度反应。

韩国媒体东南亚电诈报道失误_泰国新闻_泰国旅游业安全形象维护

您觉得国际媒体应由何来组建更为效用强大到足以尽量躲避相仿事件的事实核查机制呢,欢迎于评论区域去分享自身见解,要是认可本文所呈现视角那就请予以点赞来进行支持句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