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带一位美国朋友去一家中餐馆吃饭。 他连中文都不会说,他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宫保鸡丁”四个字。
这精心准备的举动让我大吃一惊,“你怎么认识宫保鸡丁的?”
他睁大眼睛问我:“这么有名的鸡你不知道吗?”
我无语了。 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宫保鸡丁”在国外和“左宗棠鸡”一样有名。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人最熟悉的中餐就是“左宗棠鸡”。 这道菜曾出现在李安导演的《推手》和《喜宴》中。
左宗棠鸡是湘菜大师彭长贵为美国海军上将雷德福烹制的。 当时他想在美国将军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国威。 想起湘军良将左宗棠,便随口把这道菜称为“左宗棠”。 宗棠鸡”。
后来,彭师傅去纽约开了一家中餐馆。 他的菜曾受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青睐,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菜”。
随后美国电视剧《生活大爆炸》的主角谢尔顿多次提到他对左宗棠鸡的喜爱,使这道菜真正成为美国中餐的代表。
但问题是,没有基辛格身份的加持和美剧的间接推动,中餐还能被口味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美国人接受吗?
答案是肯定的。
看看世界名菜“宫保鸡丁”如何吸引外国人的胃:
《老友记》中,钱德勒的妈妈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很想吃宫保鸡丁”;
留学生来中国留学之前,对中国的印象是“宫保鸡丁”;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成都时品尝了宫保鸡丁。
不仅是宫保鸡丁,另一道叫“橘子鸡”的中国菜在美国一年能卖出8000万英镑。
这相当于一个美国人一年吃4块,几乎和美国肯德基卖的炸鸡数量一样多(人均5.5块)。
如果要问为什么“宫保鸡丁”和“陈皮鸡”的曝光率这么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个叫程正昌的中国人。
正是他,让中国美食得以不断发扬光大。
林语堂先生的二女儿林太乙说,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华侨二代、华三代,可能不会汉字,也不会说汉语,但大家都吃中国菜。
也许有这样的因素在里面。 国外的中国人对中国菜近乎痴迷。
土生土长的扬州人程正昌也是如此。
程正昌本人并不是厨师,但他的父亲在鱼米之乡学会了煨炖的艺术,后来跟随蒋介石到台湾当厨师。
不过那个时期,台北街头捡到的人都可能是将军或者将军的后代,更不用说是普通的厨师了。
因此,程正昌的父亲后来举家迁往日本横滨谋生,并在一家中餐馆当厨师。
15岁的程正昌知道自己在排外的日本出人头地,于是他去美国留学。
但除了中文之外,他其他语言都很糟糕。
很多人都有一种心态,就是觉得自己无论有什么缺点,都可以改正,好像突破这个缺点就能证明自己。
但程正昌却是非常明智的。 他知道一个人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成功,所以他选择了数学,这是中国人的强项。 这个性格也决定了他后来整个人生的走向。
在完成数学硕士学位之前,他唯一的工作经历就是在洛杉矶表弟的中餐馆打工赚取学费。
这份兼职工作太棒了。 程正昌发现自己有开餐馆的“家族基因”,而且特别擅长处理外场业务。
程正昌萌生了开自己餐厅的想法。
1973年,他说服父亲花掉了毕生积蓄的2万美元。 在利率高达2%、3%的时代,他总共筹集了6万美元,在美国开了一家家庭式餐厅。 他的父母都是厨师。 我的妻子和姐姐负责外场。
程正昌和妻子蒋佩琪
一道道淮扬菜、金陵名菜登上了外国人的餐桌。 似乎一切都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但“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这位后来成功将中国美食推向世界的中餐连锁店老板,在踏入商业舞台时却措手不及。
餐厅开业第一个月,营业额低至仅1.2万美元,即使在最繁忙的周末,也吸引不了几个顾客。
为了餐厅生存下去,他曾推出主菜买二送一等优惠来吸引顾客就餐。
程正昌后来回忆说:“我记得有一天,晚上八点多,整个餐厅空无一人,一个顾客都没有,当时我心里很难过,突然来了两个人,哇,你可以吗?”想象一下当时我们对客人到来的反应,非常感激。”
面对接二连三的惨淡经营状况,程正昌想了想,觉得中餐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字:变革。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在骨子里的文化修养,如今得到了体现。
变化会导致普遍化,而普遍化会持续很长时间。
能够让中餐成为世界名菜并保持数十年的受欢迎程度,必须有其核心价值。
林语堂曾说过,理想的生活是“住英国木屋,美国暖气,有日本老婆,法国情妇,中国厨师”。
但与中餐相比,欧美烹饪过于单调且难以捉摸。
程正昌紧紧抓住“变”字。
在不失本源的基础上,为地区、为美国人而改变。
程正昌的第一个变化是他的“变心”。 “要俘获美国人的胃,首先要俘获美国人的心。”
他把店设计成中国风格,但播放的是美国音乐。 顾客一进来,既新奇又友善。
“比如10个人来吃饭,我就给他们点菜,每人5块钱,而且很丰盛。菜上来后,他们都吃完了。我不用问,我只是多加了两道菜,客人就会感到惊喜。”
如果顾客因为房间满了而离开,他会赶上来道歉并提供一杯饮料。
程正昌在街上遇到一些30年前的老顾客,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很快,他就建立了一批固定的回头客。
熬过了最困难的岁月,程正昌在餐厅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生意开始好转。 就这样,10年的餐厅生活从惨淡走向充实。
1983年,他受邀入驻商场,开设了第一家中式快餐店。
熊猫快递首家店
当时,中国正好送给美国两只大熊猫。 大熊猫一夜之间成为美国人的最爱。 程正昌顺势而为,给餐厅起了个中文名字:“熊猫快餐”。
熊猫快餐的两大主打菜品是“宫保鸡丁”和“陈皮鸡”。
据了解,自从1987年熊猫快餐推出陈皮鸡后,立刻点燃了美国人的味蕾,成为店里的招牌菜。
美国人去店里一定要点陈皮鸡。 “销售额一度占熊猫快递收入的30%以上。”
不过,这个“陈皮鸡”并不是那个“陈皮鸡”。
传统的“橘子鸡”制作方法需要大量的干辣椒,但熊猫快餐却用甜辣代替。
陈皮鸡用的是陈皮等药材,而熊猫快递则用的是新鲜的橘子皮。 有时甚至不加橙皮,直接将橙汁倒在炸鸡上。 其味道酸、甜、粘、多汁。
橙子鸡
正宗的陈皮鸡吃起来又辣又脆,绝对甜不出来。 许多中国学生抱怨它“不真实”。
但如果你因为中餐难做而认为熊猫快餐不正宗,那你就错了。
程正昌的第二个改变是提高中餐的口味。
他颠覆了过去华人区中餐馆“为了中餐”的思维,并表示,“中国人毕竟很少,要想赚很多钱,就得迎合外国人的口味。” ”
所有熊猫快餐菜肴均秉承中国传统烹饪方法,采用猛火烹煮食材,确保色泽鲜亮。
但调味料有了很大的改变。 说白了,无论是味道还是烹饪方法都很“美国”。
例如,芝麻鸡、左宗棠鸡、芙蓉蛋。
这些带有中文名字的中国菜实际上代表了美国中餐的主流口味。
据说,熊猫快餐所有菜品的口味其实只有6种酱料。 这实在是道家的另一种哲学:万物皆可变化而不脱离其本源。
依靠以中国传统为轴心的“变”,中餐在美国得到大众化和本土化。
因为程正昌很清楚,“传统是来自世界的,美国人专门来这里吃‘传统’”。
熊猫快车专为外国人打造的筷子
熊猫快递迅速占领了美国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如超市、机场、校园、高速公路休息站。
麦当劳、肯德基如何在中国选址,熊猫快餐如何征服美国市场。
熊猫快递还打造了一个成长体系。
程正昌的妻子蒋佩琪拥有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 她以工程师的视角为餐厅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系统,为熊猫快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例如:
如果一道菜4分钟没有售出,它将被扔掉;
员工起薪为每小时 9.50 美元,助理经理工资为 14 美元;
推出礼品卡,让顾客互相赠送节日礼物;
冰箱里的餐具一定要摆放整齐。
在年近70岁的程正昌看来,生意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意有多好。
如何让更多的人因为中国菜爱上祖国,或许是一个在异乡打拼的中国人的终极理想。
中餐是成千上万中国人移民海外的起点。 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旅人来说,用一顿饭缓解思乡之情,也是一种安慰。
然而,在众多的中餐馆中,只有熊猫快餐脱颖而出,使中餐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店。
其业务版图已拓展至除中国以外的墨西哥、加拿大、韩国等国家。 如今,熊猫快递在全球拥有2000多家分支机构。
但程正昌就是拒绝来中国。 他说:“中国不需要熊猫快递。那里的竞争太激烈了。我们只为外国人服务。”
有人会说,连中国市场都不卖、失去了正宗味道的中餐还叫中餐吗?
但哪个国家和地区不是这样呢?
比如,中国最畅销的泰国“月亮虾饼”就从未出现在泰国菜谱中。
比如明朝之前中国不知道玉米、红薯,但清朝以后它们养活了中国人民,缓解了中国的“人地”矛盾。
所谓正宗中国菜,是指中国人千百年来用智慧研究出来的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菜肴。 正因如此,才有了代表地方特色的八大菜系。
程正昌用中国人的智慧,研发出了一道适合美国人口味的中餐,这更像是把中餐的版图拓展到了世界。
这样的中式快餐王国在我看来很正宗!
One thought on “请看世界名菜:宫保鸡丁与中国人口味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