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是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例如,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 马来西亚华人至今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印记,仍能熟练使用华文,并能接受系统的华文教育。
事实上,估计泰国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 如果父母都是华人,泰国华人人数超过900万,占泰国人口的12%-14%。 如果算上所有华裔混血后裔,这个群体的规模超过2600万,占泰国人口的40%。
▲东南亚华人分布
中泰两国交往密切。 泰国是中国游客最重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 不过,泰国的华人群体并没有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那样表现出浓厚的“中国色彩”。 如果你去泰国旅游,你几乎感觉不到。 存在着一个人口数千万的民族。
泰国华人的民族色彩已经消失。 他们几乎不再使用中文,大部分使用泰姓。 然而,中国人并没有因为泰国的打压而被动融入。 时至今日,华裔商人和政治家仍然对泰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他信兄妹、阿披实·维乍集瓦等多位泰国前总理,以及谢国民、徐舜恩等泰国顶级富豪。 即使在今天,泰国王室的祖先也有中国血统。
▲他信兄妹都是华裔
规模之大却没有明显的民族印记,恰恰说明泰国是东南亚乃至世界上同化华人最成功的国家。 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如何才能融入泰国? 为什么他们不能像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的华人一样保留自己的民族印记?
▲泰国华人
1.来自北方的游客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 从地理位置来看,是一个妥妥的C位国家。 中泰两国虽非陆地接壤,但整个中南半岛却受到中印两大文明的共同影响。 因此,中泰两国自古以来交往频繁。
▲东南亚
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与老挝的寮族、中国的傣族同根同源。
主流观点认为,傣族的祖先生活在中国云贵地区。 蒙元时期,太佬族受元朝扩张的影响,开始沿澜沧江(湄公河)南迁。
▲湄公河
与此同时,佛教来自印度,后来分为北传佛教(东亚)、藏传佛教(青藏、蒙古)、南传佛教(东南亚)等几大宗派。
上座部佛教曾经是东南亚最主要的宗教。 泰国人民向定居在湄南河-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孟族学习技术和文化,并接受了孟族信仰的上座部佛教。
▲佛教东传
9世纪后,伊斯兰教随阿拉伯商人传入东南亚。 南洋群岛地理分散,政治势力众多,很难形成系统的佛教思想。
不断渗透的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了佛教。 以至于今天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将伊斯兰教作为国教。 克拉地峡以北的印度支那半岛仍然是佛教的范围。
▲伊斯兰教向东方传播
13世纪,泰国第一个封建政权素可泰王朝建立。 1282年,元朝创建者忽必烈派使者素可泰进贡中国,泰政府与中国的正式交往开始。
素可泰对中国手工艺技术产生了兴趣,400多名中国瓷器工匠被邀请到素可泰,成为该国最早的华人团体。
16世纪,大城王朝(由泰国人建立)取代了素可泰。 大城府向明朝进贡。 在中国历史记载中,当时的泰国称为暹罗。 明朝时期,暹罗总共向中国派遣了102名使节,中国的郑和船队也曾停靠在暹罗。
▲郑和下西洋南洋
暹罗全民信奉佛教的环境与中国文化相似,有利于中国人的生存。 随着两国商业往来的密切,最早的华人定居点出现在暹罗首都。
除了暹罗之外,明朝与南洋群岛的交往也比较频繁。 华人进入南洋群岛,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了峇峇族和娘惹族。 与中南半岛的佛教国家相比,南洋群岛的许多伊斯兰政权在宗教信仰上与中国人存在巨大差异,自然很难同化中国人。
▲古代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
从素可泰到大城,泰国政权不断壮大,势力范围早已超出了湄南河流域。 开始频繁向东入侵日益衰弱的澜沧江(今老挝)、柬埔寨等国,夺取大片领土。
暹罗向南深入克拉地峡,继续与西面面积相近的缅甸作战。 暹罗需要中国人帮助其提高国力。 反过来,暹罗强大的国力、良好的社会接受度、文化的相似性,又使暹罗在同化华人方面走在了东南亚国家的前列。
17世纪中叶,中国经历了从明朝到清朝的转变。 暹罗迎来了两波华人移民。 首先,大批不愿受满族统治的福建、广东等省汉人乘船来到东南亚。 除了进入越南(明乡人)、缅甸等地外,还有大量华人来到富饶的湄南河流域定居。
▲中国人来到东南亚
1722年,康熙皇帝听说暹罗米丰富且价格便宜,就允许暹罗米在广州、宁波等地销售。 1729年,清政府允许华商参与,部分华商干脆在暹罗定居。
由于中国妇女出海困难,暹罗华人选择与泰国妇女通婚,融入泰国社会,同时仍保留自己的民族认同。 比如后来成为泰国国王的华人郑信,其父亲郑雍原籍广东潮州,在雍正年间移居暹罗。 郑勇经商致富,成为地方税务官。 后来他娶了一位泰国女子,并生下了郑欣。
与泰国人民相比,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拥有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熟的文化。 不断壮大的华商凭借雄厚的资本垄断了暹罗的诸多农产品贸易行业,并以“金钱力量”渗透到暹罗宫廷。 一些中国人甚至获得了贵族头衔。
▲泰国爵位(部分)
当时,暹罗实行“萨克迪纳”制度,占全国人口15%的贵族和僧侣根据等级分得不同数量的土地,而占人口85%的奴隶则被剥夺了土地。隶属于封建领主。
华人不受这一制度的影响,自由地活跃在暹罗的商界。 到17世纪末,暹罗人口约为300万。 当地华人占全国人口不到5%,控制着暹罗几乎全部的对外大宗贸易,其社会影响力远超族群规模。
暹罗以东是日渐衰落的老挝和柬埔寨,它们成为暹罗地域扩张的目标。 但暹罗以西是缅甸,其国力正在增强。 缅甸和暹罗面积相似。 自16世纪以来,两国就土地和人口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地缘政治竞争,互相残杀。
▲泰缅比赛
1767年,缅甸入侵暹罗。 暹罗军队大败,全境沦陷。 延续了400多年、创造了灿烂文化的大城王朝覆灭了。 这是泰国政府成立以来,唯一一次泰国政府被外国人破坏的情况。
危机时刻,中国当地官员郑新挺身而出,带领人民反抗缅军。 郑信本人侍奉大城府最后一位国王,并被授予Phyada称号。 他在中泰两国人民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当时缅甸不仅入侵暹罗,还北上与中国争夺对滇西土司的控制权,从而引发了清缅战争。 郑信利用缅甸两线交战的机会,不断攻击缅军据点,最终于1769年将缅军赶出境。
▲郑鑫
郑信建立了吞武里王朝,成为第一个在海外称王的华人。 郑欣拯救了泰国,被视为泰国的民族英雄。 他被历史铭记为泰国“五皇”之一。
郑氏用赏赐笼罩了大批华夏将领,华夏王的出现吸引了大批华夏移民来到泰国,其中包括来自柬埔寨、越南等地的“二次移民”。 到1780年,泰国约有23万华人,占当地人口的4.8%。
▲泰国光复
清朝最初不愿意承认华侨的王权,因此郑信不断向清廷派遣使节,直到1781年被清廷册封。
1782年,郑信不满部下严酷的刑法,最终被部下铜鸾所杀。 通銮冒充郑信之子郑化,从而获得了清朝的册封。 泰国曼谷王朝建立,统治延续至今。
铜鸾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四分之一的汉人血统,他的子孙和君王都具有汉姓郑,因而自称是郑信的后裔。 曼谷王朝延续了上一代鼓励华人移民的政策,特别允许华人与泰国女性通婚(不允许来自西方、印度等地的商人),而且华人不用承担劳动、缴纳人头税每三年一次。 泰国希望借此增强国家经济活力,获得发展所需的劳动力。
▲通銮
总体而言,泰国古代政权由于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对中国移民持高度宽容的态度。 相似的文化和中国朝代的变迁促成了多次移民浪潮。 掌握经济命脉的华人,已被泰国上流社会所接受,进入官僚甚至贵族行列,成为泰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郑信为代表的华人经营者进入泰国政坛。 尽管郑信的统治只持续了十几年,但却进一步推动华人进入泰国政治的核心圈,提高了华人在泰国的政治地位。
2. 现代之声
1840年以后,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大批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东南省民选择到东南亚(南洋)谋生。
▲前往南阳
19世纪,东南亚也遭到列强的侵略。 缅甸和马来亚被英国占领; 法国入侵印度支那,荷兰控制南洋群岛。 泰国暂时保持独立。
1868年,朱拉隆功成为曼谷王朝第五任国王,即拉玛五世。为了拯救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朱拉隆功发起了暹罗的现代化改革。
英国和法国分别在印度支那东西两侧发起殖民统治。 朱拉隆功将老挝和柬埔寨西部的控制权交给法国,将南部四个马来人为主的附庸国割让给英国,满足了列强的胃口。
▲列强入侵东南亚
改革后,泰国保留了君主制,并初步实现了现代化。 朱拉隆功利用英法之间的殖民矛盾,扮演英法之间缓冲国的角色,成为当时东南亚唯一没有成为殖民地的国家。
泰国地处中国商船近海航线,政局稳定,土地肥沃,对中国人民相当宽容。 很快,这里就成为华人移民的重要目的地。 到1900年,泰国华人数量约为80万-100万,当时泰国总人口约为1000万。
▲泰国华人
华人在碾米、木材、零售、工矿等行业不断发展,泰国宫廷仍然大量使用华人或混血泰国官员。 朱拉隆功国王表示,“我不把华人视为外国人,而是王国的一部分……我愿意与华人分享暹罗的繁荣和进步。”
随着现代民族观念传入泰国,在吸收和包容华人移民的同时,泰国的华人政策也发生了调整,即从单纯的吸收转向寻求华人完全同化于泰国社会。
朱拉隆功实行温和的同化政策,即授予中国富商、贵族和华侨领袖头衔。 华人进入泰国官僚体系,与泰国王室成为共同利益,增强了华人对泰国身份的认同。
▲朱拉隆功
比如,泰国大亨刘继宝的三个儿子全部成为泰国公民,女儿娘宇则成为朱拉隆功的妃子。 刘继保成为著名的华侨领袖,并获得泰国鸦片贸易专营权。 又如马唐正、徐嗣章等同样高度融入泰国的中国富商。
与周边地区相比,泰国具有同化华人的先天优势。 作为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泰国王室掌握着国家权力,能够制定和执行善待华人的政策,从而影响华人。
除泰国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大量华人移民,如英属马来亚、新加坡等地。 与泰国相比,生活在马来亚和南洋群岛的华人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泰国的独立保证了它可以制定自己的中国政策
一方面,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已经成为殖民地,无法独立制定同化华人的政策。 另一方面,很多地区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有很大差异,这阻碍了华人的融合。
以英属马来亚为例,20世纪初,华人占当地人口的40%。 大量华人进入零售业、工矿业,成为协助英国发展殖民地经济的重要力量。
另一个例子是新加坡。 英国人引进大量华人促进当地发展,原来的马来人成为少数民族。 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英国人采取了种族分化政策,即人为地制造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冲突。
▲马来人聚居区的政治分裂
马来人视华人为殖民者的帮凶,是造成社会不公正的重要因素。 一些华裔富商认为马来人是文化落后的民族。 在相互敌对的情况下,华人很难有动力融入马来社会。
马来人信仰的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相去甚远,文化差距进一步拉大。 马来亚华人保持着密切的族内联系,保持着与马来亚相似的生活,继承了华人的语言和文化,与马来人保持着明显的民族区别。
▲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
反观泰国,18世纪末开始的现代化改革促进了华人融入泰国社会。 泰国政治独立、社会包容、文化相似是泰国同化华人的重要因素。 华人认同泰国身份,中华文化的传承逐渐弱化。
1910年朱拉隆功皇帝去世后,新登基的泰国国王在地缘政治动荡和泰国国内局势变化的背景下,开始了对华人的强制同化。
3、风雨之路
1910年,拉玛六世成为暹罗新国王。 此时,泰国人口约1200万,华人移民及其后裔约1至120万人。 拉玛六世国王在国内的中国人民面临的处境与他的父亲朱拉隆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拉玛六世
统治中国的清朝摇摇欲坠,大批中国妇女得以航海到东南亚各地。 本来,在泰国的华人男性大多与泰国女性结婚。 他们的后代虽然保留了一些中国姓氏和一些中国习俗,但对名义上的中国家乡缺乏归属感,在语言和习俗上不可避免地被泰国社会同化。
▲泰国贵族女性
华人女性的到来导致华人选择内部通婚,这增加了后代对华人身份的认同,延缓了融入泰国社会的进程。 与此同时,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党,积极寻求推翻清朝的统治。
革命党继续以“驱逐鞑靼光复中华”为口号,宣扬民族主义。 革命党与东南亚华商关系密切。 泰国担心民族主义理论会将华社团结成一股不可低估的政治力量。 届时,拥有经济优势的华人必将成为泰国的不稳定因素。
1911年,中国的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政权。 泰国国王非常担心1911年革命的影响会蔓延,波及泰国的华人,危及泰国君主政体。 为了保证泰国族群的利益,维护君主制,泰国开始实行强制同化华人的政策。
▲泰国不希望国内华人成立同盟会等组织
拉玛六世国王仍然采用向华人上层阶级授予爵位的做法,吸引他们归顺王室。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平民来说,他就没那么客气了。
1913年,泰国国王以笔名出版了一本名为《东方的犹太人》的小册子,指责华人不择手段地抢钱,夺走了属于泰国人民的地位和财富,并指责华人,作为外人,并不忠于国王。 这本书在泰国广为流传,大量泰国民众不再欢迎中国移民。
同年,泰国颁布了第一部《国籍法》,根据出生地原则,规定在泰国出生的人都是泰国人,拥有泰国国籍。 对于那些父母是泰国人的人来说,他们也被认为是泰国人。 这显然是为广大华夏混血后裔量身定做的。
▲20世纪初的曼谷
1918年至1927年,泰国先后颁布《私立学校条例》、《义务教育条例》和《移民法》,全面监管华人学校,规定7-14岁的华人儿童必须接受泰国教育。 同时限制华人移民数量,泰国华人被迫使用泰姓。
20世纪初泰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一举改变了泰国数百年接受华人的政策。 在泰国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中国的语言和习俗成为被诟病的对象。
需要看到的是,泰国对华政策虽然有较大调整,但并未对当地华人社会造成过度负面影响。 泰国此前的文化宽容和政治吸纳的温和同化政策非常有效。 尽管绝大多数泰国华人保留了汉族姓氏,但他们已经深深融入了泰国社会。
▲中国人已经适应了泰国的佛教信仰,却无法融入南洋群岛的穆斯林世界
当时的中国实行血缘原则,即有中国血统的人就有中国国籍。 与此同时,东南亚殖民列强为了制造民族分裂,利用华人振兴经济,允许马来亚等地的华人保留华人国籍。 这使得这些地区的华人可以避免像泰国华人那样在祖国和东道国之间选择国籍。
1932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和泰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影响。 军队推翻了泰国的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华裔平民帕雅·马努巴功 (Phaya Manupakorn) 在军方的支持下成为泰国首任总理。
▲1932年政变,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
1938年,军将Luang Phi Songkhambon发动政变上台。 琅勃拉邦的祖父是来自广东的中国移民,但宋康本人却是彻头彻尾的泰国人。
宋卡姆是一位极端的泰国民族主义者,他认为泰族、傣族、老挝族等同源民族应置于同一政治权力之下,华人和泰国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应被同化。
此时,一半以上在泰华人已主动入籍泰国。 同时,马来亚还是英国殖民地,没有独立的国籍制度。 大多数当地华人都认同中国人的身份。
▲松坎
宋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华人就业范围,试图削弱华人的经济地位,同时限制来泰国的华人数量和第一代华人入籍的数量。 当时,亚欧之间的战争根源已经形成,松坎积极与日本合作,以实现领土扩张。
颂堪府的政治投机最终失败了。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颂堪也于1944年黯然辞职。
▲太平洋战争
二战后,宋卡姆因其极端亲美立场,在美国的支持下被释放。 1948年,再次出任总理。 此时,美国和苏联已经悄然开始冷战,蒋介石政府也在国共内战中惨败,逃往台湾。
宋干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怀有敌意,这导致他对华人的政策进一步严厉。 冷战背景下,泰国华人处境进一步恶化。
4、扎根异国他乡
冷战开始的同时,东南亚旧帝国的殖民体系濒临崩溃。 越南、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华人也积极参与本国的独立运动,希望本国独立后获得更高的发展前景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泰国是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因此不存在所谓的独立战争。 在泰国的华人在强制同化政策下正在加速融入泰国社会,泰国收紧了新的华人移民数量。 在缺乏新鲜血液的情况下,泰国华人的民族认同日益模糊。
▲20世纪50年代的曼谷唐人街
1957年,宋卡再次下台,但泰国军方仍然控制着泰国政府。 同年,马来亚独立,并于1963年与另外三个英国殖民地: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建国时有三大族群: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 马来西亚成立后,民族矛盾迅速爆发。 当时马来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50%,是马来西亚政坛的主导力量。
▲马来西亚的民族构成
马来语被定为国语,马来人信奉的伊斯兰教成为国教,国家元首是马来王子,这就是所谓的“马来人至上原则”。
马来人认为,作为土著民族,享有特权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这样的安排显然不符合当地华人的利益,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之间的种族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稀释华人比例,马来西亚于1969年将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从联邦中剔除。新加坡国土面积极小,没有自然资源,因此被动地走上了独立之路,后来凭借适当的经济政策发展成为东南亚最发达的城邦。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评价马来人
新加坡的退出导致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跌至不足35%。 控制政府的马来人加大力度宣扬“马来人至上”,并于1971年将这一原则写入马来西亚宪法。
为了压制华人在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马来西亚主要产业的华人就业规模有所减少。 马来西亚规定国立学校必须以马来语教学。 马来人在学习和进入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特别补贴和额外入学名额。 马来西亚华人已成为二等公民。
▲马来人至上
马来西亚的政策拉大了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差距。 为了避免压迫,华人成立了马华等政党,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 同时,他们坚持在私立学校继续接受中国教育。 中国主流文化与马来人认为的伊斯兰教不一致,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在马来西亚的内部凝聚力,使马来西亚的中国人比邻国中国人更加关注自己的“中国烙印”。
中国人在马来西亚的经验绝不是东南亚的孤立案例。 在1960年代,印度尼西亚发起了大规模的反中国浪潮,迫使中国人成为印尼人。 中国行业被掠夺,发生大规模谋杀的恶毒事件发生了。 中国人甚至被剥夺了公民身份。
▲中国印尼人受到攻击
回顾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泰国,执政的军政府仍然采取了吸收中国人的政策,但转向了更温和的方法。 特别是在新中国实施新国籍法(出生原则)之后,海外中国不能保留双重国籍。
泰国认为,该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国将不再具有“两个思想”。 泰国将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接受新的中国移民。 但是,它再次放宽了该国中国后代的入籍限制,许多中国人在泰国归化。
▲1970年代曼谷唐人街
泰国的中国政策是希望中国人将成为泰国国民并逐渐成为泰国人,也就是说,使用泰国姓氏并确定为泰国人。 在此基础上,泰国将向泰国中国人提供平等的公民待遇。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的中国政策已经挤压了中国族裔,以保护主要种族的利益,并毫不犹豫地将中国人排除在中国二等民族。 这种中国人之间引起了这种抵抗,这反过来又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归属感和统一的抗击。 这与泰国的中国政策基本不同。
▲政策存在基本差异
1973年,泰国军政府在一波抗议活动中崩溃了。 为了继续促进发展,新泰国政府希望增加中国资本的使用。 但是泰国并没有像马来西亚那样剥夺中国的经济利益,而是恢复了中国人的政治地位,然后将它们吸收到泰国经济中。
1975年,中国和泰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泰国再次放松了中国归化的条件,并取消了以前的中国人民必须连续五年以上的限制,从而允许第一代中国人和更多新的新人中国移民拥有泰国公民身份。
▲泰国最富有的人Xie Guomin参观了中国
1989年,泰国政府取消了对泰国海外中国返回的禁令,他于1949年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经过对泰国选举法进行了几次修订后,最终于1989年确定了中国人和泰国人完全平等的政治地位。
泰国政治中中国人的存在迅速增加,议会和内阁的中国和混合赛居民的比例全年保持在60%以上。 从1932年到2023年,泰国30名总理中有22名是中国后裔,但这些人被高度泰国人。
▲中国泰国总理带有泰国名字(部分)
进入21世纪,中国人仍然在泰国的政治和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占泰国内阁和议会的一半以上。 85%的泰国经济和80%的上市公司资产由中国人控制。 泰国前70家公司中只有三家没有中国背景。
但是,在泰国社会中,尤其是在泰国长大的50岁以下的中国人,他们的文化习俗也与泰国人民的文化习俗也非常接近,这是不再容易的。 2020年的数据显示,只有230,000泰国人仍在使用中国人,占泰国中国人总数的3%。 控制泰国经济的中国商人也以其泰国身份认同更多。
▲中国人几乎垄断了泰国的丰富列表
中国移民到泰国是一个宏伟的史诗,它跨越了一个世纪。 统治阶级的信任和吸引,泰国社会的接受和宽容,类似的文化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共同促进了中国人融入主流泰国社会。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没有像泰国这样的“相互利益和共同营养”的同化政策。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强行剥夺了中国人的利益,以满足占主导国家的发展需求。 在印度尼西亚,甚至有多种迫害和屠杀中国人,许多中国人逃离了印度尼西亚。
▲中国印尼人残酷地迫害
面对激烈的种族冲突,中国人更加重视自己的种族认同,无意融入具有巨大文化差异的主要种族。 他们仍然保留了当今独特的种族特征。
与马来西亚和其他将中国人视为“外国人”的国家相比,只有泰国将中国人视为“自己的人民”。 东道国确实受到了中国人的尊重和容忍。 泰国王室亲自为唐人街写了一块牌匾:“中国和泰国是一个家庭。” “ Pro”已被作为泰国的重要种族政策实施。
▲泰国国王检查曼谷的唐人街,女王穿着中国的Cheongsam
希望在这里实现梦想的中国人主动地将其融入泰国人民,以至于现在不可能将中国人与泰国社会明确区分开来。
泰国人保留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他们对泰国文化的认同更多。 这个近一千万人的族裔为泰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他们已经扎根于外国土地,并且正在蓬勃发展。
▲泰国繁华的唐人街
#文章第一挑战#
#头条新闻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