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罗勇工业园开发建设15周年

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泰国员工在汽车轮胎生产线上工作。

本台驻泰国通讯员 孙光勇

今年是中泰建交45周年,也是罗勇工业园开发建设15周年。 沿着从曼谷到罗勇工业园的7号高速公路,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路上不时有满载货物的大卡车、集装箱卡车驶过。 走进园区,记者看到机器轰鸣不断,生产线高速运转。 受COVID-19疫情影响,多国行业遭遇寒冬。 不过,得益于“本地化生产”,罗勇工业园区数百家企业基本处于正常生产状态,部分企业订单不降反增。

今年年初,罗勇工业园迎来首家开业企业——通用橡胶(泰国)有限公司,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和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钢子午线轮胎,增加1500多个就业岗位。

“今年上半年,已有30多家企业在工业园投资扩建,包括扩建新工厂、建设新项目,而且都是大型、高科技项目,比如通用轮胎、奥创轮胎等。空调等还有3家企业在现场检查时还没有签署和解协议,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泰中罗勇实业总裁赵斌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 作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罗勇工业园目前吸引150家企业入驻,累计工业产值超过160亿美元。 目前,罗勇工业园区约有100家成熟企业,另有50家正在建设或规划中。

鑫泰车轮公司是成熟的企业之一。 这家成立近10年的公司,实行本土化管理。 公司80%以上的员工是泰国人。 即使是在泰国疫情最严重的3月,工厂车间里的机械设备也在不停地转动。 鑫泰公司总经理助理萨阿告诉记者,国外疫情的蔓延对工厂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出口都造成了影响。 “4月、6月两次停产,但很快就恢复生产,订单恢复到70%。预计年底恢复正常100%”。

另一家企业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是罗勇工业园区最大的企业之一,年产各类轮胎1331万套,产品销往美国、巴西公司目前拥有员工4000人,其中90%为泰国员工。 今年疫情发生后的3月至5月,尽管生产低迷,但该公司并未裁员,保持低成本运营。 七月和八月生产已满负荷。

“园区中方人员只占10%,即使要经过14天的隔离,也不会对正常生产造成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实现本土化的企业和一线工人来说生产中基本都是泰国人,所有生产都在正常进行。”罗勇工业园高级顾问徐根洛说。 不少企业表示国内生产暂停,泰国工厂或多或少是在对冲部分国内损失。

经历贸易战和疫情影响后,中国企业将考虑加快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更多思考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布局。 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后,行业上下游企业随着中策的发展,国内多家企业纷纷效仿,提供设备维修、原材料本地供应等服务,整个园区内已有20多家企业。轮胎产业链独树一帜,产业集群规模已初显”。 在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陈华表示,“公司制定了产品转移计划。 如果美国市场发生变化,可以将市场转移到非洲、东南亚等地。 该公司已经在为新市场开发新产品。 ,做好技术储备。”

截至今年5月,产业园已有150多家涵盖机械制造、光伏、电子等行业的国有及民营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并投入生产经营。

目前,罗勇工业园一期、二期招商工作已结束,三期开发已接近尾声。 中国新技术、新材料企业开始入驻园区,填补了泰国工业发展多个领域的空白。 据泰国工业部评估,到2020年,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十大目标产业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55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206亿元)。 “‘泰国4.0’战略强调通过创新和科技手段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中策工厂的智能化信息化迫在眉睫。三期工厂的生产线将显着提高自动化水平,符合泰国的战略规划,实现共同发展。”陈华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