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作为东盟核心区域,近年以来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关注焦点,年销售逾百万辆,生产近两百万辆,位列全球汽车制造商第九名。其中,中日两国车企在当地展开了激烈角逐。预计自2023年起,中国车企有望将其在泰国市场份额提升至约11%,而日本车企市场份额或将下滑至78%。这一数字反映出市场战略与品牌竞争的实际状况。
中国车企的激进策略
我方企业在泰国执行精进战略所展现的全面周详规划与准备工作,尤为引人关注。比如,库存水平不应超过当月销售额的三倍,以防潜在风险;然而大部分中国企业,尽管每月销售量不过千辆,却依然保持较高的库存水平。这种策略虽然能短暂提高市场份额,但也隐藏着不小的隐患。根据对泰国行业数据的研究发现,新车购买中有近九成需要依赖汽车贷款实现,而非考虑价格或款式因素。自2024年1月以来,泰国车贷审核通过率急剧下降到约五成,之前通常稳定在八成至九成之间。这一转变无疑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日系车的坚守与挑战
面对我国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日本各大车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性。以丰田汽车在竞争激烈的泰国市场上的表现为例,其影响力仍然举足轻重。例如,长城汽车原计划进军印度市场并收购通用汽车工厂,但由于政府政策限制而未能成型。随后,长城汽车迅速调整战略方向,转向泰国市场,并相继推出多款畅销车型,如哈弗、坦克及欧拉等。截至目前,这些新车已在泰国市场取得稳定地位。此外,如果中国车企能够在2023年实现泰国市场全年电动汽车销量达3万辆的目标,那么理论上来说,到2024年,它们有望在国内外生产同等数量的电动汽车。若将这一期限延长至2025年,则要求它们在2024年至2025年间累计生产4.5万辆电动汽车。
市场反馈与消费者态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纯电动汽车以及进口车型在泰国市场的库存不断增长,市场反响剧烈且颇受争议。市场专家表示,此种情况在泰国汽车销售领域实属罕见。消费者与媒体对这些品牌忧虑重重,甚至有人推测它们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尽管部分中国车企尝试以降价策略应对市场疲软,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了销售颓势。据悉,由于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将持续下跌,购买意向减弱,使得市场形势日益严峻。自2023年起,大量中国汽车开始进入泰国市场,经过多次降价后,中国品牌电动车的最低售价已跌至9万元人民币以下。
日系车的应对策略
面对日系汽车市场愈发严峻的挑战,自2024年以来,泰国三菱始终坚定不移地没有实施官方价格下调举措,这对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具体而言,尽管泰国保险委员会并非完全官方机构,但其制定的保险政策对泰国整体保险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泰国和印尼两国政府仅对纯电动车提供经济激励,而混合动力车型并未享受此类优惠,主要原因在于混合动力技术被划分为燃油机动车范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推动作用相对有限。然而,尽管日本四大汽车巨头在2023年底承诺未来五年内将向泰国市场投资近300亿元人民币,但至今尚未取得显著成效。此外,日本知名汽车品牌如铃木、斯巴鲁及本田亦纷纷决定关闭在泰国的生产基地。
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近年来,泰国汽车市场转型加速,面临多元挑战与竞逐,包括中外车企带来的压力、科技浪潮带来的改变、品牌力提升要求以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当下市场环境愈加严峻之时,中国本土车企应采取有效策略,降低库存压力和财务风险;而日本车企则需巩固自身优势,灵活调整应对策略。此外,泰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将推动市场结构深度调整。面对变幻莫测的行业现状,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方能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