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零食行业竞争愈发剧烈,众多知名国产品牌如旺旺等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试图挖掘新的增长潜力。这些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究竟实现了怎样的业绩,又面临了哪些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出海背景
近期,我国零食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2024年,众多折扣型零食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价格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零食品牌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迅速崭露头角,而传统零食品牌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市场状况下,众多品牌纷纷寻求海外市场,以期开拓新的增长点。起初,中国的零食主要通过经销商途径进入华人社区的超市进行销售,然而,现阶段,众多品牌正积极寻求向海外市场扩张,并致力于融入当地的主流销售体系。
进军路线
零食品牌在进军东南亚市场时采取了两种主要的战略。部分品牌,例如徐福记、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优先选择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进行布局,因为这些地区在品牌建设方面相对更为便捷。与此同时,甘源食品等企业则将注意力转向了越南、印尼等市场,这些市场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和下沉空间,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竞争态势
大约在2015年,印尼市场主要由欧美及日本食品品牌主导,中国食品品牌在该地区的信誉度不高。和路雪在印尼的经营历史已有三十余年,其销售网络覆盖面极广,已在发达的便利店市场中取得了显著地位。在泰国,现代零售渠道中,便利店占据了48%的市场份额,超市占26%,大型超市则占据了18%。在印尼,约80%的零食购买活动是通过夫妻店、街头小卖部等传统销售渠道完成的;与此同时,中国零食品牌在市场上的主要销售区域则位于现代大型超市。
渠道策略
在渠道网络较为发达的国家,得益于当地主要经销商的助力,市场拓展步伐得以加速。元气森林与马来西亚的Berjaya Group建立了合作关系,其零售网络已遍布全国,涵盖超过2400家7-Eleven便利店以及其他多种销售渠道。当洽洽品牌进军泰国7-Eleven市场时,其瓜子产品线已接近当地市场的饱和程度。
市场梯队
东南亚市场可划分为若干等级,新加坡与欧美市场较为接近,占据领先位置;而马来西亚及泰国在人均GDP、文化属性以及零售业态方面与中国市场相似,中国零食企业无需进行大规模调整即可在当地市场扎根。至于老挝等处于较低级别的第三梯队国家,由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暂未将其纳入品牌国际化战略的考量范围。
深耕方向
中国零食企业若想在东南亚地区脱颖而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必须全面加强市场拓展工作。这需要品牌对当地市场给予充分重视,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出口和销售情况,还要从根本上着手,逐步增强品牌的影响力。以推出新品类产品为例,尽管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但通过避开当地和国际品牌的直接竞争,可以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市场领域。
中国零食企业在进军东南亚市场时,遭遇了既有机遇又充满挑战的复杂环境。在众多参与竞争的品牌中,究竟哪一品牌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