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中村改造更新论坛在广州永庆坊举行

城中村,顾名思义,就是城市中的村庄。 它们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 广东省作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典型地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城中村,严重影响了我省城市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城市规划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罗勇详细阐述了广东省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和改造政策。

罗勇府_罗勇_罗勇浩

广东省有多少个城中村?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城中村1184个,珠三角有852个,占全省的72%。 其中,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五市共有城中村754个,占珠三角总数的88%。 全省城中村建设用地面积1536平方公里,与广州市建设用地面积基本持平。

罗勇介绍,改革以来,广东省城中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2年,城乡二元体制和土地补偿制度刚刚建立。 由于政府和企业用于城市发展的资金有限,他们尽量在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地方进行开发。 这就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A格局。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2009年,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城镇化进程加快。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扩张,“村村寨火,硝烟四起”。

第三阶段是2009年以后,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中村改造更新全面启动。

广东省城中村布局有何特点?

罗勇介绍,一是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城市,城市内部呈现一定的圈层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城市核心区域城中村相对较少,如广州越秀区、珠海香洲区、深圳福田区、老城中心区等。 这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解放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所有权划分明确,周边地区存在着非常多的城中村。

二是产业发展和村民个人收入呈现出明显的非农和地区差距特征。 全省83%的城中村主要发展二、三产业,其中93%位于珠三角地区。 粤东、粤西、粤北的城中村比例较高,仍以第一产业为主。 城中村产业基本以商业、房屋租赁等生活服务业为主。 广州、深圳的一些城中村已逐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收入差距也很大。 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江门的收入高于惠州、肇庆,且越靠近核心区,收入越高。

三是土地权属十分复杂。 土地所有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集体控制,二是土地征用转为国有,三是真正国有。

四是人口构成复杂,珠三角地区城中村人口外语特征明显。 全省城中村常住人口已达2260万,其中本地流动人口占80%以上,珠三角地区这一比例达到86%。 对于如此大量的城中村人口,特别是生活在珠三角的1860万人口,包括粤东、粤西、粤北来珠三角务工的人,还有粤北地区的人。从外省来到这里打工的人数非常庞大,甚至比广州的人口还多。 ,他们也需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五是城中村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人居环境普遍较差。 握手楼和道路一般都是这样的。 村里的施工秩序也比较混乱,居住环境比较差。 社会管理水平滞后,违法建设长期存在,并有向外扩展的趋势。

对策:综合施策加强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既不像乡村,也不像城市,不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迫切需要转型。” 罗勇表示,政府自下而上的城市扩张和农村集体自下而上的工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中村的空间演变. 在此过程中,城中村治理政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演变,从单一的“胡萝卜”引导政策、“大棒”管控政策到“胡萝卜+大棒”复合政策。

“目前重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建方式大拆大建,拆迁难度大; 全省各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存在一定阶段性差异,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改造动力明显不足; 现行配套政策对城中村更新管理需求适应性不够等”

对于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罗勇建议,引导政府、企业、村集体等多方积极参与,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微整治、拆除重建等方式。综合运用规划引导、调控等综合政策,加强城市中村整治。

报道:南都记者 王艳玲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