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餐出海冲刺年,供应链和产业链出海成新趋势

2023年被视为中国食品出海元年,2024年则是出海的冲刺年……行业将出现两个新趋势:一是供应链出海,二是产业链出海。

全文4439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作者 | 刘轩

编辑 | 大道

视觉来源|图虫创意

出海热情正在从餐饮品牌传导至餐饮供应链。

今年4月,肉类加工企业“得利斯”宣布计划在英国设立独资子公司,拓展预调食品、低温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产品及货物进出口相关业务;冷冻食品供应商“安井食品”于2023年底成立集团进出口部,并于今年1月宣布计划在香港上市,旨在加速公司国际化战略;奶油第一股“海融科技”于2023年底成立菲律宾子公司;深耕海外多年的糖替代品企业“三元生物”也在2023年新增55家海外经销商,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除上述企业外,千味中央厨房、海欣食品、紫燕食品、成明食品、辉发食品、千味汤等多家餐饮供应商均透露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海国际、茶百道等其他餐饮品牌也计划募资打造海外供应链。

上海交通大学连锁餐饮总裁EMBA班客座教授周鹏邦曾公开表示,2023年被视为中餐出海元年,2024年则是出海的冲刺年……行业将出现两个新趋势:一是供应链出海,二是产业链出海。

去年,呷哺呷哺、岔百道、瑞幸咖啡、朱光裕等30余个本土知名品牌在海外开设首店,掀起中餐走出去的潮流。

根据沙利文的预测,2026年海外中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98亿美元。竞争之下,海外餐饮业务背后的食材采购、生产、物流运输、终端服务等供应链环节成为关键。

考虑到食材成本占餐饮行业的40%,海外品牌的供应链需求规模预计达到1639亿元,这给国内供应链企业出海直接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本文将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泰国小熊猫_泰国熊猫超市_泰国熊猫外卖

出海

国内餐饮市场内部竞争带来新增长?

出海对于餐饮供应链企业来说不是必须的,但绝对是寻求增长的突破点。

受消费降级、原材料成本上涨、价格战加剧等影响,小型餐饮品牌纷纷倒闭,大型连锁品牌通过自建供应链维持库存,餐饮供应链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不少企业面临业绩困境。

比如果蔬供应商天业股份,在新茶饮大战中净利润一路下跌,2023年营收4.6亿元,但扣除非营业外收入后的净利润仅为2216.71万元,同比下降55.73%。其在年报中表示,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个别客户流失。

受市场消费不振影响,得利斯2023年净亏损3399.7万元,同比下降207.45%;冷冻食品企业“汇发食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连年亏损,2023年终于扭亏为盈,但扣除非经营性项目后净利润仍亏损500万-260万元;三元生物受到赤藓糖醇价格战影响,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4.03%,毛利率也由2021年的40%大幅下降至-1.11%; 海底捞与杨国福的合作伙伴“海鑫食品”2023年也出现增收不盈的局面,净利润仅227万元,同比下降96.41%。

另一方面,走出去供应商借助跨境业务,迎来新一轮增长。

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先行者冠农股份2023年实现海外营收43.43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大、小包装番茄制品的出口,销量同比增长122.9%;春雪食品2023年出口鸡肉调理制品1.88万吨,出口营业收入5.5亿元,出口毛利率17.04%,远高于国内3.91%的毛利率;拥有226家海外经销商的安井食品2023年实现海外营收1.28亿元,同比增长18.43%。

积极启动海外扩张新举措的公司今年也收获了回报。在菲律宾成立子公司后,海融科技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2.99%;三元生物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10.54%,其解释与公司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有关;2023年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的喜麦食品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额5.66亿元,同比增长46.07%。

此前,这些公司都面临净利润负增长的困境。

不仅餐饮供应商尝到了出海红利,熊猫外卖(海外中餐外送平台)、唐人街外卖(东南亚中餐外送平台)、海森萝卜(中餐海外科技平台鬼厨)等相关中式快餐出海服务商也受到了资本的关注。

“与十几年前单纯的出口贸易不同,现在的跨境贸易讲究的是品牌、性价比。”一位资深跨境专家表示。

在性价比需求驱动下,品牌、供应链、服务链集体向海外扩张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也将成为突破国内内循环环境的一个窗口。

泰国熊猫超市_泰国小熊猫_泰国熊猫外卖

主要进驻东南亚及北美市场

东南亚、南亚、北美、欧洲是中国食品品牌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以品牌为先导的餐饮供应链企业跨境基地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

例如,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国联水产”出口主要到美国,兼顾南美、东南亚和欧洲;得利斯、安井食品跨境电商主攻欧洲;海融科技在泰国、印尼、越南等地设立经销商,并在土耳其、马来西亚、菲律宾设立子公司,深化东南亚市场布局;三元生物出口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美;冠农番茄远销欧洲、中亚和东南亚;春雪食品肉类远销日本、英国、欧盟、俄罗斯等地。

关注这些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更容易“本地化”。

东南亚在地理上与中国相邻,在文化底蕴、饮食习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消费者对中国菜的接受度也更高。再加上东南亚正处于互联网渗透期,区域人口结构较为年轻,3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过50%,更加追求新鲜。茶饮、火锅、麻辣火锅、传统大餐、传统小吃在这里非常受欢迎。2022年发布的东南亚珍珠奶茶报告显示,印尼、泰国、越南是东南亚三大新茶饮消费市场,其中印尼市场规模达16亿美元,泰国7.49亿美元,越南3.62亿美元。

2018年,米雪冰城在越南开设第一家海外店,首月销售额达21万元。6年后,米雪冰城已拓展至全球5000家海外门店,成为东南亚最受欢迎的茶饮品牌之一。

其他火爆的快餐品牌还有海底捞、杨国福、真功夫、乡村记等。据一位新加坡人说,这些店经常爆满,杨国福一家店一年的营业额可达1000万元。

米雪冰城和杨国福做的都是供应链生意,也就是主要收入来源是卖货给加盟商。具体操作就是自己搭建供应链,实现原材料自产自销,把成本降到最低,再通过加盟模式形成规模化批量销售。查看→

但国外的供应链销售模式并不像国内那么顺畅,原因在于长距离拉长了国内生产基地与海外门店终端之间的距离,原本24小时就能完成的运输闭环可能需要3天以上,途中还会出现物品丢失的问题。更致命的是,高昂的运输成本迫使品牌方提高原材料价格,挤压了加盟商的利润空间。

为解决这一问题,米雪冰城先是在2022年初在香港、越南、印尼成立了4家运营公司,主要负责设施设备运营和原料采购,并联合国内企业在菲律宾共同投资建设椰子、椰奶加工生产基地。2023年,米雪冰城再投资50亿元在成都建设智能化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及亚洲总部项目,达产后将年产10万吨固体饮料、9.5万吨乳制品、22.5万吨饮料浓缩液,覆盖亚洲门店需求。

东南亚距离中国更近,供应链压力更小,因此成为海外扩张最多的餐饮品牌。米雪饼城等企业也避免了将工厂完全搬到海外带来的政策和法律困境。

然而,面对距离中国较远的北美市场,餐饮企业却面临一个困境。

2016年,真功夫满怀信心地前往美国考察,但经过一轮考察后,他们最终放弃了开店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供应链问题。如果真功夫采购美国当地的食材,会影响产品的口感,但如果把中国食材带到美国,成本又会高于售价。

另一个同样陷入原材料困境的品牌是喜茶。2023年,该品牌在美国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开业初期,迫于供应链压力,仅售卖芒果、葡萄等易采购食材的产品。

因此,受长距离物流的影响,前往北美的供应商大多是冷冻食品和预制食品公司。

据悉,北美是预制餐的发源地,预制餐体系成熟,消费者对预制餐的接受度较高,尤其是在华人社区,中式快餐广受欢迎。

威曼咨询发布的《2023海外中餐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中餐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1年以后市场份额快速回升。热门留学国家中,美国中餐规模最大,其次是澳大利亚。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多家预制食品出口企业海外营收增速普遍超过10%。

不少企业都瞄准了这一海外市场的消费潜力。思念食品自2018年在北美建厂以来,连续两年增长超过45%,三年实现日产量200吨、销售额过亿元;安井食品2021年收购英国食品公司并增资;“养鸭第一股”华英农业向加拿大、日本等地出口预制食品产品多达8500吨;海洋水产公司“獐子岛”2023年海外营收9.07亿元,占总营收的54.06%。

此外,出口热潮也带动不少中小企业“走出去”。2023年,广州南沙雪牌预制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与美国科普特连锁餐厅等12家企业代表签订了10亿美元大单;南王新庄食品有限公司向北美出口了一批3.5吨用液氮封存的“臭豆腐”,进入了中国餐馆和超市。

但目前,除了思念食品等拥有强大保障能力的企业外,很多供应链企业只能依靠小批量、多批出口来支撑北美市场的需求。

泰国熊猫超市_泰国小熊猫_泰国熊猫外卖

供应链海外扩张是强者的游戏吗?

张亮麻辣火锅总经理姜百东曾表示:“出海绝对是强者的游戏,不是弱者的避风港。企业应该先把国内做强,再出海。”

虽然餐饮供应链海外扩张被认为是未来的趋势,但只有拥有强大实力的大公司才能真正走出国门。

思念食品是最早在海外建厂的中国冷冻食品企业之一,连续20年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400亿元。

从在香港设立分公司迈出全球化第一步,到2018年美国洛杉矶工厂全面投产,彻底把供应链带到北美,思年食品走了15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遭遇了不少坎坷。

据了解,美国对进口食品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检验程序,从食品原料到配料,从生产环节到储运,都是对海外企业的壁垒。洛杉矶工厂的成立,帮助思念食品摆脱了出口量小、资本支出高的难题。

工厂投产仅三年,总产能就超过此前十年的出口总量,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凭借更贴近消费者的优势,思念食品在美国最大华人超市渠道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位居速冻米面第一。2021年,经过漫长的谈判,思念食品进入Costco、Vons、Albertsons等主流超市渠道,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进入西方主流超市渠道的速冻米面品牌。

即便如此,思念食品在海外的竞争依然举步维艰,因为其竞争对手都是雀巢、泰国正大、日本味之素、韩国希杰、新加坡第一等国际巨头,这些企业均为世界500强企业。

另一家较早走出国门的企业是中国酵母巨头安琪酵母,自2000年走出国门以来,安琪酵母已在全球设立六大事业部,在全球13个城市(其中国内11个城市、海外2个城市)拥有酵母及深加工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5%,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8%。

与很多出海北美的企业不同,安琪酵母海外扩张的首选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埃及等地,这些国家居民主要吃面包,对酵母的需求巨大。

但海外建厂涉及市场容量、国际关系等复杂因素。安琪酵母在俄罗斯建厂前七八年就对当地市场了如指掌,直到2015年卢布贬值后才开始在俄罗斯建厂。在埃及建厂时,安琪酵母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了解当地法律、历史、政治,并培训当地员工学习中国文化。

通过全球化布局和中国文化的输出,安琪酵母目前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酵母供应商,构建了强大的竞争壁垒。

从思念食品、安琪酵母的出海经历可以看出,海外供应链是一个成本高、人力密集型的行业,企业不仅要面对地域差异带来的消费者适应性问题,还要面对当地法律法规严格、政策波动、员工培训管理、国际环境变化等问题,苦练内功、打好中国基础是前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