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熊猫丫丫点亮大屏,期盼回家

愿文明不再有铁幕。

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靠在灰色的假山上,表情落寞,毛发稀疏。 唯一让她欣慰的是,她吃到了从北京带来的新鲜竹子。

一周前,北京动物园熊猫馆馆长兼兽医飞赴美国考察亚亚的生活环境,为接回它做最后的准备。

丫丫今年23岁,相当于人类80岁。 除了皮肤病导致的脱发外,很多指标都正常。 疑似被虐待,不被爱。

竹子往往供应短缺,育种者缺乏互动。 它已故的伴侣乐乐生前偶尔得到的玩具是一条白毛巾。

除了隔着玻璃乞讨食物外,丫丫还经常在自己的住所周围转来转去。 动物专家表示,这是抑郁症的征兆。

千里之外,带丫丫回家的呼声越来越大。

成都、重庆、广州、合肥、郑州的商厦纷纷亮起大屏幕,期待着丫丫回家。 最后,大屏幕一直亮到了纽约时代广场。

屏幕上,孤独的熊猫带着他来时的热情,透过时间的迷雾,回望历史的深处。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除了国事之外,他还想送熊猫作为礼物。

次年,尼克松准备访华时,几支先遣队前往北京。 看熊猫是他们行程中的必游项目,所以他们甚至取消了长城之旅。

当年2月,尼克松夫妇来访,第二天,总统夫人帕特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北京动物园看熊猫。

她访华的行程一再变化,但看熊猫这个项目她始终保留着。

在熊猫馆前,她喂食、拍照、拍照。 离开时,她依依不舍。 回来的路上,她买了很多熊猫玩具。

中方没有发表任何声明,并将惊喜保留到告别晚宴。 宴会桌上,当听说中国决定赠送两只大熊猫时,美国记者顾不上吃饭,跑出去发表报道。

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回忆,一名记者激动得跑到地上​​摔倒了。 “我们还没来得及帮助他,他就站起来跑出去了。”

消息传回美国,轰动全国,各州动物园争相寻找落户。 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最后被选中,紧急修建博物馆,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竹子。

1972年4月16日,大熊猫“玲玲”和“星星”飞往美国,在雨中受到8000多名美国民众的迎接。 四天后,它们出现在动物园,第一个看到熊猫的人是帕特太太。

她忍不住笑起来,对记者说:“我想每个人都会喜欢拿着它们。”

灵灵和星星出道第一个月,访问量就突破百万。 每小时都有超过 1200 名美国人在熊猫馆的水晶玻璃前排队。

大熊猫已成为美国报纸头版的常客。 就连一向严肃的《华盛顿邮报》标题也变成了:

「哇喔喔,他们好可爱」(啊~~~~好可爱啊!)

报告中,中国的名称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带有倾向性的“红色中国”变成了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那些年,华盛顿的孩子们对中国特别热情。 他们练习书法,背着熊猫爪子的午餐袋,用算盘算着大熊猫的重量,去商店吃“熊猫圣代”。

在美国人民心中,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家已经告别了刻板,变得可爱、温柔、善良。

成对的熊猫帮助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飞往巴黎的熊猫将直飞民航头等舱; 飞往东京的大熊猫将由战斗机护航。

过去七年里,四分之一的日本人见过熊猫。 樱桃小丸子说:如果你这辈子没见过熊猫,那就太尴尬了。

1984年,四川箭竹死亡,大熊猫陷入食物短缺危机。 当年里根夫人访华时,带来了美国小学生的捐款:13077.54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孩子为大熊猫捐款1美分。

那一次,里根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 他对台下的大学生说:

历史是一条长河,我们被急流带走,但我们有能力扬帆起航,选择方向,风雨同舟。

熊猫影响的不仅仅是外交。

1983年,美国石油大亨哈默访华,希望借用两只大熊猫为洛杉矶奥运会加油。 邓小平在内部报告中指示:给汉默先生一些面子。

大熊猫赴美国受到国宾待遇,并为北京动物园带来近30万美元的捐款。 一时间,全国各地动物园纷纷组织大熊猫出国赚取外汇。

更高层面上,锤子投资的阳朔煤矿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外资项目。 欢迎大熊猫的日本援建了天河机场、首都机场、浦东机场。

日本首相铃木在报纸上呼吁日美两国共同协助中国实现现代化。 20世纪80年代,无论日本右翼如何极力抹黑,日本学者来华访问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也一定会顺便过来看看熊猫。

一位日本银行家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大熊猫的魅力无人能挡,超越了美国的迪士尼和苏联的莫斯科芭蕾舞团。

香港明报评论称,大熊猫以其天生的可爱和神奇的本领,超越了一切意识形态之争,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国符号。

此时的大熊猫不再只是外交官,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大熊猫而感到温暖。

荷兰修建了9000平方米的熊猫宫,丹麦女王也为自己的熊猫馆揭幕。 比利时租了两只大熊猫,首相来接。 他们由警车护送并由直升机巡逻。

英国爱丁堡动物园的两只大熊猫必须从荷兰空运它们吃的竹子。 大熊猫怀孕后,英国民航设立了禁飞区,要求飞机在大熊猫产仔和哺乳期间避免飞越动物园上空。

芬兰担心大熊猫想家,特地邀请合唱团在中秋节期间为大熊猫演唱中文歌曲《愿人们长寿》。

在泰国,大熊猫林冰进行了24小时独家直播,动物园专门为它安装了三台空调。 印度一直因为没有熊猫而感到失望。 在网上发布的照片​​中,他们将大象画成黑白。

2003年,大熊猫丫丫和乐乐乘坐美国联邦快递专机飞往孟菲斯动物园。

专机机身特别涂有熊猫图案,中美兽医全程陪伴。 丫丫和乐乐住在飞机上一个特制的恒温集装箱里,旁边放着新鲜的川竹。

漂洋过海,他们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2008年5月,《功夫熊猫》在戛纳首映。 导演马克·奥斯本说道: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中国孩子们重拾笑容,这是我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

《功夫熊猫》上映时,250人组成了首个中国赴美旅行团。 该团伙中一位76岁的老人说:“我已经等很久了,但迟到总比不到好。”

为了欢迎旅行团,美国航空公司专门配备了会说中文的空乘人员,国会山为中国旅行团开辟了单独的通道,美国商务部还开放了印钞厂的参观活动。

几个月后的北京奥运会期间,超过50万外国游客涌入北京。 开幕式上,镜头转向美国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近10秒,全场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五十多年前,当第一对大熊猫定居美国时,中美每年双边贸易额仅为10亿美元。

201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5412亿美元,人员往来从每年几千人增至500万人。

同年,苹果CEO库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感谢中国打开了大门,我们的未来密不可分。

2017年,生活在华盛顿的大熊猫“甜甜”迎来了20岁生日。

大批美国人前来庆祝。 很多人都是看着天天长大的:

“有时候我也会有些担心,当我来到动物园看大熊猫时,所有的担心都消失了,我感觉自己又充满了电。”

三年后,甜甜和美香生下了幼崽。 动物园全程直播活动,服务器人满为患,一度崩溃。 网友因为看不到直播而愤怒。

当时正值疫情初期,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各地蔓延。 美国死亡人数已超过17万人。 美国网友留言称,大熊猫幼崽的诞生是“黑暗中唯一的好消息”。

有人在留言板上称小熊猫是一个奇迹,下面的回复说: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最后,美国网友投票将小熊猫命名为“小奇迹”。

“小奇迹”诞生后,中美续签了大熊猫合作协议,原定于年底回国的梅香在美国的停留期限也延长了三年。

2022年将迎来第一对大熊猫抵达美国50周年。 国家动物园用苹果、菠萝、甘蔗和竹子做了一个纪念蛋糕,小奇迹特别喜欢。

国家动物园园长史密斯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大熊猫的情景。 “我就像见到摇滚明星一样紧张。我给它喂了饼干。它很友好,但不确定它是喜欢我还是喜欢饼干。”

当时海洋波涛汹涌,东西方争论不断,但史密斯说:大熊猫是两国可以密切合作的最好证明。

“这从来不是为了自我,从来不是为了荣耀。无论是中国科学家还是美国科学家,我们关心的始终是如何共同努力,帮助彼此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做得更好。”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上大熊猫的数量已从几百只增加到2000多只。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理事会将大熊猫从濒危等级降为易危等级,称其为奇迹般的成功。

由于疫情和租赁条款等原因,不少远行的大熊猫将于2023年开始回国。

丫丫预计将于四月返回中国,并住在北京动物园为她翻新的设施中。 这里曾经是它妈妈乐乐的家。

等待它的是同伴、竹子、水果和玩耍的自由。

丫丫风波期间,美国动物权利人士纷纷呼吁,美国流行歌手比莉·艾利什等名人也转发支持。

有美国人回忆起数次送别大熊猫时的心酸,并对孟菲斯动物园的冷漠表示困惑,称“那是一位和我们相处了很多时间的朋友”。

在华盛顿动物园,第一批抵达美国的大熊猫玲玲于1997年因病去世。动物园为她竖立了一座纪念碑:“我国的大熊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物,给人们带来欢乐”给了无数游客”

东西方的破冰微笑、功夫熊猫的欢呼声、世界的宁静睡意、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金字招牌都已随风而逝。

愿跨越半个世纪的握手永不松开,愿敞开的大门永不关闭,愿文明不再有铁幕。

今年2月,大熊猫香香在回国前最后一次亮相日本上野动物园。

游客们排着长队与它告别。 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年轻的夫妇,还有怀里抱着熊猫娃娃的孩子。

在距离动物园不远的一家百货商店二楼,摄影师高宏隆举办了香香摄影展。

展出的照片是从他五年来拍摄的10万张湘乡照片中精选出来的。

他表示,这不会是他拍摄香香的最后一天,以后一定会去中国看香香。

熊猫可能会回来,但世界不会回到黑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