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雾霾考验再次降临在了曼谷街头,市政府紧急启动了十项防霾新政,这场与污染进行赛跑的战役,能不能扭转冬季灰霾困局呢?
雾霾防控新规划
曼谷市长查察·西滴蓬宣布,在近期举行的环境政策发布会上,2023年冬季雾季防控体系已完成全面升级,市政府联合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推出“绿色名单+”计划,首次将工业排放与机动车尾气治理纳入统一监管体系,该计划要求辖区内2000余家工厂在11月底前完成污染源实时监测设备安装。
今年前三个季度,依据曼谷大都会管理局所公布的数据,PM2.5平均浓度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7%。市政府打算投入5.6亿泰铢专项资金,这笔资金将被用于扩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新增的40个监测站点会重点覆盖吞武里、廊曼等工业集中区域,以此来实现污染源精准定位。
交通管制全面升级
12月1日起,曼谷要实施柴油车尾气新标,所有重型货车进入市区,必须达到欧5排放标准,交通部门在主要入城通道设置12个移动检测点,对超标车辆采取当场禁行措施,同时市政府与Grab、 Lineman等物流平台达成协议,逐步更换2000辆电动配送车辆。
曼谷大众运输系统称要增加300辆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公交车,会重点投放于乍都节周末市场、素坤逸路等拥堵地带,市政府预估这些举措能够让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量降低12%,这等同于每日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此行动得到了泰国汽车协会的支持,该协会承诺会加速淘汰老旧柴油车 。
跨区域联防联控
泰国曼谷市政府相关部门,已与巴吞他尼相邻府,以及暖武里府等另外3个相邻省份,共同建立起了雾霾发生时进行联动防范的机制。各府方面同时商议,作出同意决定,在12月至次年2月这个时间段之内严禁露天焚烧行为。并且各府还组建了一支200人的联合巡查队伍。农业部门会向农户提供3000台秸秆粉碎机,推广生态还田技术,以此来替代传统的焚烧方式。
在11月15日,举行了区域环境会议,在该会议上,各府尹一致通过了《大曼谷区空气治理共同行动纲领》,该纲领规定,当PM2.5浓度连续三日超标时,要立即启动跨省应急响应,泰国副总理素察强调,这将结束以往各自为战的治理困境,实现污染源全域管控。
政企协作深化
泰国工业联合会作出承诺,成员企业会在雾霾严重期间对生产计划予以调整,200家重点排污企业表示同意进行错峰生产,正大集团、暹罗水泥等龙头企业宣称将会投入20亿泰铢来开展环保技术改造,这些企业还打算在员工当中推行弹性工作制,以此配合市政府的减排要求。
曼谷证券交易所推出绿色企业认证,给予环保达标企业融资便利,为此,市政府与泰国银行协会合作,为中小企业更换环保设备提供低低息贷款,据悉,这种政企协作模式预计能够减少冬季工业排放总量的15%,这等同于每年少燃烧2万吨秸秆 。
公共健康防护
市教育局目前在全市437所公立学校开展防尘教室建设工作,预计在11月底之前达成1966间的改造目标,这些教室配备了专业空气净化系统,能够在雾霾严重的日子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安全的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卫生部门向社区诊所发放了50万只N95口罩。
启动“清洁空气避难所”计划的是曼谷市政府,其把大型商场、寺庙以及图书馆等200处公共场所设为了应急防护点,这些场所全都安装了实时空气质量显示屏,当PM2.5每立方米超过150微克的时候便会向公众开放,另外市政府还开发了手机应用,能实时更新各避难所人员容纳的情况 。
成效评估与展望
曼谷污染控制司作出预测 ,全面践行新规之后 ,今年冬季PM2.5超标天数有希望被控制在37天以内 ,与去年44天相对比有明显改善 。不过专家表明 ,要达成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年均浓度标准 ,仍然需要持续治理三年 。市政府拟定计划 ,明年会继续加大监测网络覆盖范围 。
泰国环境质量促进协会提出把防霾措施予以法制化的建议,以此来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当下曼谷正在起草《清洁空气条例》,打算针对超标排放施行每日5万泰铢的累进处罚,该条例预计在2024年提交给议会进行审议,要是通过了就会成为东南亚首部城市级空气治理专项法规 。
关乎千万市民呼吸健康的这场治理行动,能不能给东南亚大都市区提供可复制的治霾经验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察,要是您觉得这些措施确实有效,那就点赞支持,并且把本文分享给更多关注环境问题的朋友。
 
			